医疗保险监督检查所工作人员正在展开网上监控、筛查。崔宪伟 摄2012年8月,本市正式成立了医疗保险监督检查所,相结合医疗保险网络动态监控系统强化医保监管。两年以来,这套信息化系统运营情况如何?充分发挥了什么起到呢?早已问题,本报记者专访了天津市医疗保险监督检查所所长李家昌。记者:李所长您好!请求您详细讲解一下,为什么要创建医疗保险动态监控系统呢?李家昌:2009年,本市创建了城乡专责的社会保障制度,医疗保险构建了城乡一体、持卡就诊、联网承销、即时缺席,群众就诊医疗方便快捷,但同时也经常出现了很多欺诈骗保、推倒药卖药、过度医疗等现象。这些不道德不仅毁坏了医保秩序,而且造成了医保基金的萎缩,给基金长时间缴纳带给极大压力,严重威胁着群众的“诊治钱”、“救命钱”。记者:那主要是为了压制违规骗保不道德吗?李家昌:压制违规骗保不是目的,显然目的是要确保医保制度需要更为公平、可持续发展。医疗保险不是某一群体的专利,而是全民分享的制度,遵循的是大数法则,必须合理共享、互惠共济。只有确保参保人权利与义务统一,才能更佳地反映医保制度的公平,确保可持续发展,让更加多的人获益。记者:据我们理解,目前全市参与医疗保险的人员超过1000万,还有那么多医院、药店、医师药师,监控系统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筛选违规行为呢?主要有哪些功能呢?李家昌:你说道得到底,这也是信息化的最重要起到所在。目前本市医保参保人数已多达了1010万,有将近2000家医保定点服务机构和上万名医保服务医师药师,产生的医保数据几千万条,这么大量的数据信息,没信息化是无法做的。我们研发应用于的医保网络动态监控系统,不具备10大监控版块,还包括门诊、门特、住院、医师、药师、医疗机构、药品、材料、医疗项目、类似群体,同时创建了39大类、245个小项的基础监控指标体系,构成三大功能:一是启动“电子眼”。对全市1010余万名参保人员就诊情况、3.5万名医保服务医师药师医疗不道德和近2000家定点服务机构医保服务情况实行“无盲区”动态在线监控,每一家医院、每一位医生、每一位患者的就诊医疗不道德可以展开互相关联,再次发生问题后可互相追踪调查。